Educating Peter(教育彼得)是一部發行於1992年的紀錄片。
記錄著Peter,一位唐氏症孩童,首次開始在普通班裡展開學校生活,和同學們與老師間相處的過程。
由於一直以來有兩派說法:一派是覺得特殊兒童需要接受特殊教育,不能和其他正常同學在同一班一起接受教育,因為發展程度的速度不一,有可能會影響其他同學上課權益 ; 而另一派則是主張應該要一起接受教育,唯有不把特殊兒童特殊化,他們才能越來越融入社會。
在這部紀錄片裡,可以觀察到老師他使用的教學方法,還有同學間如何發展出他們與Peter的相處模式,雖然一切都需要花時間磨合,可是一整學期下來,Peter他情緒化爆發的次數漸漸減少,我認為,讓像Peter這種智力發展較緩慢的特殊兒童和一般孩童一起上課,可以讓Peter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,當他受到同學的鼓勵,也會特別有成就感,影片中一位接受訪問的女同學這樣說:「雖然看起來好像是我們一直在教Peter很多事,但其實Peter才是教會我們很多事的人」,我想整個相處過程是相輔相成的,同學們可以學會如何接納與我們不太一樣的人,學會擁有耐心和同理心,這是很重要的事!當然,老師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,要如何不介入太多,卻在旁默默地協助同學們發展出和Peter的相處方式,要如何一步步的引導Peter自己辨別對與錯等等,這些都是身為一位教育者必須思考的。
2016/3/28
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
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
智力、創造力和智慧哪個比較重要?
這三者的重要度必須分階段來看。
在兒童時期創造力最重要,天馬行空的想像力,不僅讓我們能有個快樂的童年,而且也能奠定我們以後發明的能力,在這時期培養創造力,等於培養了往後人生裡,面對挑戰時,能想像出各種不同於別人、獨一無二的解決方式,也才能突顯出自己的特別,在各個方面,有創造力也能使我們的適應力更佳。
在兒童時期創造力最重要,天馬行空的想像力,不僅讓我們能有個快樂的童年,而且也能奠定我們以後發明的能力,在這時期培養創造力,等於培養了往後人生裡,面對挑戰時,能想像出各種不同於別人、獨一無二的解決方式,也才能突顯出自己的特別,在各個方面,有創造力也能使我們的適應力更佳。
而智力和智慧是相輔相成的,在學校期間,我們便開始訓練智力,雖然說智力一部分是天生的,但經實驗證明,也是能藉由訓練而越來越好的,一旦有了好的智力為基礎,才能漸漸發展成智慧!而在人生中累積出來的智慧才能幫助我們實現、實行以往創造力所創造出來的事物。
因此智力、創造力和智慧是要分階段來看重要性的,然而雖說重要程度有不同比例,但不管在哪個時期,這三樣都是存在的元素,而我們教育者的任務則是在不同階段,幫助學生將重心更放在其中一個元素中,還有思考什麼方法才最能讓他們好好發展,例如在創造力的部分,要如何才能協助他們在以後人生中,將發展完整的三個元素融合在一起,共同運行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